钧瓷笔洗是古代的一种文具,不在文房四宝之列,但却同样是文人墨客案头不可缺少的物件。鼓钉洗是笔洗的一种,其作用顾名思义为洗毛笔之用。时至今日已经很少有人将笔洗作为文具使用,大多作为收藏品进行收藏。 鼓钉洗主要在宋徽宗时期的钧窑有所烧制。流行了一段时间后鼓钉洗造型消失。后来在金、元仿烧较多,至清代雍正七年的时候,仿钧窑比较成功,包括鼓钉洗的造型。钧瓷鼓钉洗鼓钉一个个均匀分布在其身侧,釉色红紫相间,美丽夺目。
钧窑鼓式三足洗 故宫博物院藏
钧瓷的特征
官造钧瓷,不论文房用具或大型祭器都严格遵守规整对称的原则。规整对称,高雅大气,宫廷气势,一丝不苟。其势沉重古朴,明亮而深沉。放大镜观察,蚯蚓走泥纹,用气泡一个个串连一体呈立体的爬行状,青蛙卵纹包裹卵核一摞摞正欲孵化而出。还有牛血纹,血色深红暗沉杀气腾腾,庄重威严等等,难以一一叙述。北宋官窑钧瓷的发色和纹理大小和分布,都难以做到人为控制而恰到好处,是北宋瓷艺的最高工艺水平的体现。
钧窑鼓式三足洗 故宫博物院藏
宋代钧瓷笔洗的鉴别
在我国宋朝时期,钧瓷的发展达到顶峰,集中在宋哲宗(1086-1100年)与宋徽宗(1101-1125年)时期,此时期的钧瓷称为“宋钧”。 宋哲宗时期的钧窑瓷器典型器型主要有:盘,碗,炉,盒,洗,盆,壶等日用瓷。从胎体釉色上,胎体呈现白褐、灰白、灰褐色;釉色呈现天青,天蓝,月白,色泽匀净淡雅。整体工艺特点:在花瓷的基础上初步掌握了铜红釉的窑变机理,钧瓷生产有了一定规模,民窑不断涌现,艺人开始崭露头角。釉层较厚,釉质莹润,层次感强,釉质较细,呈乳浊状。
钧窑鼓钉三足洗 故宫博物院藏
宋徽宗时期的钧窑瓷器典型器型主要有:花盆,盒奁,鼓钉洗,出戟尊等陈列瓷。在胎体釉色上发展较大,窑变色彩更加丰富,主要有:红、蓝、青三大类十余种窑变色彩。整体工艺特点:器施满釉,刻有汉文数号一至十,由大至小。釉色光亮莹润,葱青肥厚,胎质坚固,端庄规整,工艺规范,制作精细。官钧施釉到圈足,圈足内刷有芝麻酱色釉,釉面可见蚯蚓走泥纹。
钧瓷的价格
钧窑瓷器由于在宋代是皇宫的专用瓷,数量和造型受到宫廷的严格控制,而钧窑的浑然天成的艺术价值也是人们所青睐的,所以在拍卖市场上一直受到藏家的厚爱,价格呈现了稳中有升的趋势。2001年美国Mr.Falk收藏拍卖专场,一件宋代钧窑天蓝釉紫斑大碗以100万美金成交。另外,由于钧窑瓷器的传世品较少,真品在明代以后就非常难得,因此一批艺术价值较高的仿钧窑瓷也被市场看好,如清代唐英所仿炉钧釉花口笔洗市场价格在100万左右。
钧窑月白釉单柄洗 故宫博物院藏
据专家分析,由于在国际市场上美金、股票和房地产都进入了不稳定期,欧美一些国家的投资者把目光投向了艺术品市场,尤其是中国艺术品市场。而在瓷器方面,一些欧美的收藏家也把目光从明清瓷器转向了老窑瓷器,而钧窑瓷也正是许多收藏家追逐的重点。因此,钧窑瓷还有相当大的升值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