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老师」

「大家都在搜」


雨过天晴方现蓝:元、明、清霁蓝釉瓷器如何鉴定和区分?


新文化

2020-09-07/3060

我国最早有明确记载讲蓝彩运用到陶瓷的是唐三彩,但当时是低温釉,虽然看起来很绚丽,但浮于表面,缺乏深沉。直到元代,随着烧造工艺的提高,高温蓝釉才开始出现。高温蓝釉又称霁蓝釉(1280-1300℃)。烧成后的霁蓝釉釉色均匀,釉面不流不裂,色调浓淡均匀,发色稳定,呈现出深沉如海般的色泽,别具独特的魅力。

霁蓝这个名字的由来,也是因为在文学中代表了雨过天晴,不仅反映了天空的晴蓝,还具有美好的文化意蕴。这种釉色的美,就像是取上一抹深海或夜空的颜色,如梦似幻而又沉稳平静,凝视它的时候,甚至可以感觉到心被它所吸引而生出平静的心情。


霁蓝釉瓷器烧制技术始于元代,在元、明、清三代均有广泛的烧制,乃我国不可多得的瓷器珍品,也是当今瓷器收藏家们心向往之的一类瓷器。今天,一百就来和各位藏友们聊聊如何鉴别和区分元明清三代的霁蓝釉瓷器,以及这三个朝代烧制的霁蓝釉瓷器都有哪些特点。

有些话还是要说:一白自身在拍卖行工作,并且在这一行已从事六年之久,但是本公司是不成交没有任何费用的,因此无需担心下面内容会出现任何套路,笔者也不希望读者带着有色眼镜来阅读本文,如是在不喜欢请右滑退出,切勿多言!

首先,开启霁蓝釉瓷器创烧的元代。元代虽然是霁蓝釉的开端,为后世将霁蓝釉瓷器发扬光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此时的冀蓝釉烧制技术刚刚形成,且烧成所用钴料依赖进口,成本高昂,呈色不稳定。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元代制陶匠人还是依靠自己的技术,成功烧制出了色泽均匀、稳定的蓝釉瓷,其难度相当大。由于元代国祚并不长(不到100年),霁蓝釉瓷器传世作品非常少,而且市场上大多数都是仿品。因此并没有受到太多的关注。

元代霁蓝釉瓷器以“蓝地白花”为主,云龙纹较为常见,而无纹饰的素色霁蓝釉瓷器极其稀少,这是元代霁蓝釉瓷器的主要特征。


元霁蓝釉白龙纹菱口盘原欧洲私人收藏


元霁蓝釉白龙纹菱口盘直径46厘米伊朗国家博物馆

明代霁蓝釉继承了元代工艺,在造型和工艺上都有相对的改进。明代霁蓝釉首推宣德朝,这一时期的霁蓝釉瓷器多为单色釉,少数带有暗刻或堆塑花纹。总的来说,明代宣德霁蓝釉走的是相对素雅简约的风格。而当时也有官窑烧制霁蓝釉瓷器,宣德朝官窑生产的霁蓝釉瓷器,一般落款都为“大明宣德年制”内容的双行六字楷书;若藏家看到是“宣德年制”四字款,均为后世仿制。


明宣德霁蓝釉龙凤纹碗

但这一时期的作品相对较少,造型以盘、碗为主。宣德以后,明代霁蓝釉生产逐渐衰落,到了成化时期甚至没有一件完整的作品流传下来。

这一时期的霁蓝釉瓷器的时代特征也相对明显,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有部分瓷器内外施以满蓝釉,有的则内施白釉,外施蓝釉;二、磁器口沿多有变形弯曲现象,器型并不十分规整;三、碗或盆在器物上较为常见,而瓶和壶则相对少见;四、偶有用饰以蓝地白花的瓷器,白花则是堆塑而成,是突起与瓶身的立体纹饰,但不仔细看感觉不到其明显的立体感;五、整体器型简约素雅。


明宣德霁蓝釉高足碗

到了清代,霁蓝釉又迎来了春天。霁蓝釉瓷器纵观整个清代都没有出现断层的情况。特别是在乾隆年间,霁蓝釉成为官方认可的祭祀瓷颜色,并在此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清代冀青釉不仅在官窑中流行,而且在许多民窑器中也不乏精品。与前朝相比,这一时期的霁蓝釉不再是单色釉,还增加了一些具有清代特色的装饰技法,如粉彩珐琅彩等,进一步提高了清代霁蓝釉瓷器的收藏价值。


雍正霁蓝釉长颈弦纹盘口瓶

清代时期,在霁蓝釉瓷器的烧造中有了许多突破,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点是在瓷体外的纹饰上下了更多的功夫,加入了很多暗刻花纹的和描金的装饰,以及很多色彩鲜艳的立体装饰。同时,有缘者可与一白交流壹叁,肆壹零柒零零壹,捌壹还有类似象耳、贯耳、蝙蝠耳等清代特色的造型融入,更是给了霁蓝釉瓷器更多的美感。康熙时期是霁蓝釉瓷器发展的鼎盛时期,此时的霁蓝釉的特征为釉薄开片、釉色较为暗为,深受藏家钟爱。


霁,雨止也。——《说文解字》:“虹销雨霁,彩彻云衢”原始形容风雨过后特别鲜明洁净的月色,在成语“光风霁月”中被引申为比喻政治清明雨天下安宁的世局,或比喻人品的光明正大与坦荡的心胸。元、明、清三代的霁蓝釉瓷器都是旷世珍品,但是总的来说,目前清代的霁蓝釉市场是比较热门的,因为数量的原因限制,有人去需求,才有会炒作,有了炒作,才会有热度,有了热度,价格自然上去了。

作者:张说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