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货六铢始铸时间公元579年直径2.5CM重约3克
太建十一年(579),陈宣帝始铸太货六铢钱。但见这种钱轮廓齐整,铜质优良,铸造工艺极其精湛。尤其是“太货六铢”四字篆书,线条丰满圆润,字态凝重,苍劲而不失秀丽,给人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发行之初,一枚当五铢十枚,与陈五铢并行流通,后改成当一钱。民间因使用不便,讹言其有不利于皇帝的征兆,"六"字似叉腰哭天子,遂废止。相关介绍 太货六铢是南朝陈宣帝陈顼太建十一年(579年)铸行一种新的钱币,此钱铜质优良,轮廓整齐,钱文瑰丽匀称,铸造精妙绝伦,居南朝之冠。太货六铢尽管铸造精美,在当时却并不受欢迎。因其大小和旧五铢相仿,而朝廷规定新钱一枚要抵十枚五铢旧钱,这种货币贬值,是对人民的一种剥削,于是引起人民不满,纷纷抵制。
陈是南朝的最后一个王朝,陈宣帝是陈王朝中倒数第二个皇帝,其子陈叔宝即陈后主,更是荒淫无度至极。他不理朝政,整天和嫔妃一起游玩,制淫词,唱淫调,朝纲混乱。隋兵南下时,他自认为有长江天险可守,不以为然。祯明三年(589年),隋兵顺利地攻进建康城,陈后主这是才大梦初醒,但为时已晚。“太货六铢”成了这个末代王朝的陪葬品。
沧海桑田,时过境迁。我们再来研究一下这枚太货六铢钱。该钱的正面、背面、穿孔、内外边廓均铸造工整挺拔,工艺匀称精美。钱文书法源自玉筋篆书,既舒展有力,又不失妩媚秀美,是六朝钱币中最精美的品种,也是历代古钱中的精品之一。它一方面反映了南北朝时期金属铸造工艺的高超技术,同时也说明了在1400多年以前,我国钱币文字的书写就不仅讲究章法和布局,而且已开始追求字体的形态秀美。应该承认,人们关于“叉腰哭天子”的种种说法,不仅反映了人们的爱恨情仇和当时政治生活的实况,也说明“太货六铢”钱文之修美已深刻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丰富了人们的想象能力。
作为一个钱币收藏者和爱好者,我一直认为,无声而秀美的钱币,实际上是传递人类文明的工具和载体。你若仔细观察和思考的话,就会发现钱币上实实在在地凝聚和记录了古代人的艺术追求、审美情趣、思维特点、行为方式等大量资料,应该说是它所代表的那一个时代文化和生活的缩影。有许多流传至今的珍品钱币,依然在不断传递着许多令我们绞尽脑汁也解读不全的信息。这,也许就是钱币收藏与研究的魅力之所在。而今天所讨论的这枚太货六铢钱就正是这种魅力的体现和释放。想想吧,时至今日,世人还在津津乐道地品评着这枚钱上那个“六”字的书写技法,感叹着政权的兴替、历史的无情。它传递给我们的信息不正是“荒淫必亡国,民心不可欺,民意不可违”这些基本的道理吗?太货六铢版别从其版别上来看“太货六铢”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版别一、从形体上来看,可分为细字版和粗字版,细字版的存世量相对于粗字版来说更多一些。
二、从“太”字上来看,有大头版和普通版之说,大头版的价格较普通版来说,价钱相对会更高。
三、从钱背上来看,可分为光背版和背月版,背月版存世较少,在如今火热的钱币收藏市场上也属于难得一见的品种,其价格高出光背的好几倍也不止。
四、边炉钱,该钱为陈地边疆地区所铸行的钱币,铸工粗简,“太货”二字弥漫不清,“六”字开档较小而直,其价格大几万也难求。
价值分析
太货六铢,南朝陈宣帝太建十一年铸,面背内外郭精整,钱文玉筋篆,书体精美,为六朝钱中精品,极为少见,径2.5CM,重约3克,近日市上见一批“十全十美”的太货六铢,希望大家在集币时多注意。
当年,陈宣帝因太货六铢与五铢钱一比十的换算而遭至百姓的骂名。也许由于这枚钱铸造得太精太美;也许由于这枚钱在这个世界上行用流传的时间太短太仓促;也许这枚钱上记录的故事太多太伤感,今天太货六铢与五铢钱的价格之比已远不是一比十的关系了。根据精美程度不同,2013年底,太货六铢在钱币市场的最新拍卖价格是每枚大几百元至5000元之间(根据品相不同价格相差较大),而五铢钱仍不过3至5元而已。整整1:1000!且一钱难求。陈宣帝若地下有知,不知会作何感想。 行文至此,我亦用一首诗来对太货六铢钱作如下评点吧: 宣帝新钱始铸成, 一当拾个怎平衡? 荒淫后主亡天下, 百姓叉腰哭几声。
作者:本文根据网络资料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