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宋钱币钱文书法非常精彩,在北宋钱币上比较常见的字体有( )。 [2分]
-
关于周元通宝,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2分]
-
西汉“五铢”钱中,铜质、形制及书体上最精美的是( )。 [2分]
-
我国近代机制银元均有我国近代机制银元均有固定程式,均标明重量或面值。“库平一两”合今37.3克,“库平七钱二分”合今26.85克,龙洋“大清银币”合今26.6克。民国时期的“孙币”、“袁头币”、“船洋”的重量例定26.6克。银元在流通时期虽因自然磨损而减重,但毛重不应低于( )克。 [2分]
-
袁世凯像壹圆银币的铸造量数以亿计,旨在中华民国境内规范铸币。真币的重量为( )克,误差很小。 [2分]
-
真书体文字入钱是从( )时期开始的。 [2分]
-
咸丰朝宝泉局所铸钱咸丰元宝有( )种面值。 [2分]
-
图中所示钱币是( )。 [2分]
-
1984年宁夏银川贺兰山滚钟口出土一批西夏窖藏古钱,其中有1枚( )“光定元宝”小平铜钱面世,实属“创见品”。 [2分]
-
咸丰朝是清代币制最为混乱的时期,全国各地计有( )铸局。 [2分]
-
中国最大最重的铸币铸造于( )。 [2分]
-
五字鉴别古钱法的五字指的是( )。 [2分]
-
齐刀为齐国铸造的货币,主要流通在齐国(今山东半岛地区),其中,“节墨之法化”的“节墨”是( )。 [2分]
-
流通于我国境内最早的本国正式银元是( )。 [2分]
-
“对钱”是指同一种古钱的面文采用两种书体,其字结构、笔划、肥瘦、方穿、厚薄、重量及铜色都较一致或相似,其始创于( )。 [2分]
-
中国第一次革命性的币制改革是( )。 [2分]
-
白人刀是( )铸行的。 [2分]
-
“重宝”是铜币的一种名称,最早使用这一名称的钱币是( )。 [2分]
-
-
高祖武德四年(621) 开始铸行“( )”钱,从此结束了以重量命名货币的历史。 [2分]
-
图中所示钱币被称作( )。 [2分]
-
铜元直到( )实行法币政策以后,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2分]
-
原来没有发行过,完全是人为地创造出来的纸币被称作( )。 [2分]
-
苏区币是人民货币的一种,它存在于( )。 [2分]
-
满洲中央银行早期发行的是以( )为标志的纸币。 [2分]
-
世界上最早最完备的币制条例是《》。 [1分]
-
属于资本主义经济性质的铜元、银元、钞票等货币,总称。 [1分]
-
两枚相连,出范未裁的钱币称为。 [1分]
-
剪边钱亦称,为盗铜而剪去凿去边郭的小钱。 [1分]
-
直刀是战国时期赵国地区铸行的刀币,币面上有甘丹、成白,大多以地名为称。“甘丹”即。 [1分]
-
指翻铸时作模之钱,一般由雕母直接翻铸而成的钱叫做。 [1分]
-
穿孔四周隆起的线条称“内廓”,亦叫“穿廓”、“好廓”。内廓出现双棱者旧称“”,即“重穿”意。 [1分]
-
“肉”又称钱身,指钱体除去边廓和文字所剩下的空余部分。 [1分]
-
钱币背面的简称为“”。 [1分]
-
临安府行用铜质钱牌,是一种独特的品种临安府行用铜质钱牌,俗称“”。 [1分]
-
咸通玄宝钱文四字为书。 [1分]
-
永光钱,重二铢,素背,钱文“永光”二字为篆。 [1分]
-
根据真币仿刻模子,用铅饼打成后镀银。钱币界称这种钱币作伪手法为“”。 [1分]
-
民国二十五年一月,颁布的《辅币条例》,规定辅币有和两种。 [2分]
-
民国时期的金元主要是和。 [2分]
-
从圜钱钱体所铸货币单位的不同,可将其划分为三大类,其中以“”为单位的是秦国圜钱。 [1分]
-
战国早期鲜虞中山国被魏灭亡20多年后,中山国又复国,中山复国后曾铸“”刀币。 [1分]
-
从时间上分类,中国钱币可分为、、现代钱币。 [2分]
-
燕明刀的正面都铸一“”字,是战国时期在河北易县建立燕下都以后的燕国铸币。 [1分]
-
唐高祖武德四年开始铸行的“”钱,开创了中国货币史上的宝货制时代,从此铸币不再以重量铭名,彻底摆脱了称量货币的影印。 [1分]
-
春秋战国时期,北部和东部地区的货币起源于工具刀削,称之为。 [1分]
-
我国从1965年第三套人民币的10元券开始,采用技术,使设计的一种图案在颜色和花纹上,以同样位置印在纸币正背面上,对着光线观察正背面的这种图案完全吻合,从而增加了防伪性。 [1分]
-
纸币的珍惜度是指和。 [2分]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纸币发行集中到银行,全国币制得以统一。 [1分]
-
抗日战争时期的人民货币在华北称为“”,在华中称“”。 [2分]